牛棚裡的《火童》
多謝101藝術新聞網專訪劉銘鏗!
http://101arts.net/101%20Arts%20Content/101news/06Jun/artnews36.htm
牛棚裡的《火童》
【101藝訊】舞台燈光設計師劉銘鏗,人稱「神父」,首次自編自作,親手製作大型立體故事書(Pop Up Story Book),更找來進劇場的陳麗珠當說書人,加上音樂創作李志文現場中樂伴奏,將神話故事《火童》塑造成一齣與別不同的立體書講古劇場。
在前進進牛棚劇場出現的加大版立體故事書(約4 x 6呎),定必給觀眾帶來加倍驚喜──意想不到的立體效果,靈活巧妙的活動機關,配以中國剪紙的藝術風格,以及說書人如詩一般的演繹,建構成一幕幕動人的畫面,讓觀眾更立體地感受《火童》這個雲南哈尼族的「失火」傳說。
故事講述,相傳雲南哈尼族的火種被一隻怪獸偷走,全族人長年活於冰冷、黑暗的環境之下。少年人阿札決定隻身離鄉,往取火種。未見過火的他深信火能改變全族人的命運,然而他的信念能否堅持到最後一刻,直至奪火而回呢?
創作人劉銘鏗表示:「立體故事書(Pop Up Book)獨到之處是能夠帶給人無限的驚喜,無論是成人或是小孩都會有相同的感覺。我便是被其魅力所深深吸引的其中一人。劇場同樣帶給人驚喜,能夠將立體故事書帶入劇場,是我多年來的心願。」
當他憶起初次接觸立體故事書時還津津樂道:「第一次立體故事是小學時期,由接觸一些打開會彈出立體圖案的聖誕卡開始,之後一直深感興趣,到了初中時,我已經能夠掌握到基本製造技巧,所以每連聖誕節,都會自製立體聖誕卡送比朋友。」
此外,劉氏一直都想在劇場講一個關於勇氣的故事。心想如果現代人能夠勇敢一點,很多悲劇都不會發生。恰巧讀到《火童》,正是描述一個勇敢少年為大眾犧牲的神話傳說,很有意思,決定借來一用。
他指:「在新聞報導中,成日見到有人自尋短見,不是跳樓,就是自殺,他們其實只欠一念,只要有勇氣很多時問題都可以解決;其次就是香港人經常一窩蜂去做一些事情,欠缺個性,我很明白他們覺得只要跟風更很安全,無死,無蝕底,但亦其實亦反映出香港人勇敢不足,難以對自身作出改變。」
而找來兩位資深劇場工作者的參與演出,劉銘鏗稱:「其實我是進劇場的忠實擁躉,識陳麗珠很久,她們的作品很多時也以講故仔形式表達,與火童製作上的風格方式很似,所以一想就想了陳麗珠;至於李志文則是老朋友,加上他對各類型的音樂也有所研究,當我計劃要做現場配樂時,第一時間就想起他。」
0 Comments:
發佈留言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