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載【香港經濟日報】與神父下午茶
【香港經濟日報】越界 2006年6月21日 星期三
撰文︰韓潔瑤
「藍色是憂鬱,紅色是熱情……不同顏色的含意是個集體認知。我們搞燈光,無可避免地根據這些既定的概念……因為燈光是一種溝通的語言,幫助觀眾理解演出……不過,顏色的意符不是絕對……紅色也可以很弧獨,例如一個演員站在舞台中央,四周很黑,我用側燈打紅光在他身上,那感覺會很寂寞。」人稱「神父」的劉銘鏗,一開口並非跟我說耶穌,而是講舞台燈光計設;他也沒有傳道人的口若懸河,而好說說想想,停頓時抓抓頭皮,送你一個滿滿的笑容,怪不好意思似的,是個害羞的大孩子。問他為甚麼叫「神父」?他遲疑一下,又是靦腆地笑︰「可唔可以唔講……中一時同學仔改的。」
延續自中學的還有這個嗜好,昔日做立體聖誕卡,今日製作立體故事書(pop-up book)。本周五起在牛棚劇場,他會公開親手製作、4X6呎的巨型立體書,結合講古表演,請來陳麗珠和李志文一同演繹他從雲南神話傳說《火童》所得的感悟。這本立體書有10多頁,演出前神父密密趕工,不慎割掉一塊手指皮,拾起那塊皮,又引發他腦震盪︰「這是不是你的東西呢?它曾經是身體的一部分,此刻又離開了你的身體……那感覺好奇怪,很異化……」
思考,是神父所愛。他曾在中文大學修讀宗教研究,畢業後1年才到演藝學院讀燈光設計。在劇場全職工作的五年間,他憑新域劇團的《龍頭》、演戲家族的《四川好人》及SNAP Production的《法吻》﹐數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燈光設計。「讀宗教研究培養了我的思維,例如怎樣看這個世界,幫助我在劇場中獨立思考,不人云亦云。這也是藝術的價值。」神父說。當燈光設計師,他的位置是呈現導演心中所想,「但我想有自己的東西。」終於,他的大型立體書講古表演即將上演。不過,他提醒:「不要期望《火童》是個燈光show。好似練功夫的人,小時候練習很多,最後可以丟下不用。在自己的戲?,燈光我只用最基本的,可能一個燈膽就夠了。」
不習武的神父,也相信「手中無劍,心中有劍」才是最高的藝術境界。
0 Comments:
發佈留言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