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26日星期二

負極能量上升

以孟姜女的傳說為起點,原先是因為她的哭很超現實,也很悲壯,加上故事空間大,我可以「亂撰」一通!

但當長時間埋首製作一個不算是歡歡喜喜的演出時,整個人也有點沉下去的感覺,負極能量有上升的趨勢.......

前幾天為進劇場《舞至愛之終結》八度重演入台,可能習慣了不規律的生活,突然間有兩天要準時到劇場,一時不能習慣,加上天氣轉壞,結果生了個小病!

演出開始了,燈光設計的任務完成了,也吃了兩天必理痛,今天重回cut cut cut的懷抱,發現身體又回復之前的狀態。

雖不是老虎打死幾隻,但至少精神能好好集中去繼續製作!

真神奇。

還有一頁便完成!這將會是最複雜,但又最神奇的一頁!

2009年5月15日星期五

中場休息

是時候中場休息一會。

每天都要製作pop-up,又要兼顧排練!真的疲倦非常!

這次的pop-up體積不小,比《北風先生》約大三分一,製作時要放在地上。除了導致早前弄傷腳的意外,還因為長時間蹲下身,腰及腿都很疲累!

但為求完美,我堅持要用大量中國剪紙於演出之中!每個剪紙,雖然不是用剪刀剪,而是用刀片cut出來,但全都是「真」的,不是「印」出來!也不是電腦𠝹字!全人手製作!絕無花假!

已完成了上半場的run-through!心裡都安定一點!

今天晩上決定中場休息一會,做點輕鬆的繪圖及資料搜集工作!希望把餘下的pop-up造得更完美!

2009年5月6日星期三

避不了的血光之災 :-(

製作《火童》時曾割了一塊手指皮,《北風先生逸事》之時也割傷手指,似乎這是我製作Pop-up時避不了的意外。

雖然都預想到每天都要拿著cutter,發生意外的機會率定會倍增,但想不到意外現在已經發生!距離演出還有一個月呢!

都是「立亂」闖的禍!因為pop-up體積頗大,要放在地上製作,所有的工具都放在地上,今天一個不小心,踢到地上的cutter,又由於我是用較尖的cutter,那刀頭的一小段插了入肉!呀!超痛!我還是把它拔出來呢!

血不停地流,但為了趕工,已沒有時間讓我休息!在workshop內還留下一點點的血痕......都幾恐怖!

2009年5月1日星期五

甚麼是真實?

甚麼是真實?為何我們都追求真?我們都在追求嗎?追求的就是真實?

身邊有些朋友是素食者。我本身都覺得吃得清淡,多吃點菜對身體好,但閒來愛玩的我,時時會跟素食朋友開開玩笑,在大伙兒開餐時,說某些肉食是素。

我知這個玩笑沒有趣,甚至對因宗教信仰而吃素的人來說有點不尊重。

但我的理念是,甚麼也是素,甚麼也是肉。

吃是人的本性,要生存就要吃。

我不是要反對素食,對我來說,只要看透一點東西,吃肉吃素也沒有分別。吃進肚裏,排出體外,也是糞便一堆,還分得出來嗎?

要追求的是食素?還是食素背後的東西?是健康理由?還是信條戒律?

我們做人常常追求的真實又是甚麼?真實之外又有沒有更真實的?是看不到的?還是未看到的?還是沒可能看到的?

曾經覺得發夢是真實的,不是甚麼「莊周夢蝶」,而是在夢境裏,通常都是最「信」的時候;反而「現實」生活裡存在著很多令人懷疑的事。

人的感覺呢?有時我們會裝快樂,眼淚或者是最誠懇坦白的。

今時今日要活得真實不容易,但越怕真實,離真實自然越遠。

我寧願當個傻仔/佬,一個「陽光傻佬」(SunFool)…..hehehehe

2008年12月16日星期二

究竟我是個怎樣的人?

大約三個月前,《北風先生逸事》正式進入積極籌備狀態。

辦一次立體書講古演出,要花極多的時間去製作立體書及道具。這次共有十多頁立體畫面,某些畫面中還有些隱藏機關,另外還有一大堆道具,數量多得不得了!能在三個月內完成,可說是一件創舉。

如今,全部的東西都已完成,只剩下一點點修補及點綴的工作。今天在工作室執拾好東西,看著那些道具,內心的確百感交集。

究竟是甚麼推動我去完成它們?不敢說這三個月從沒有感到疲倦的時候,有時也會很心急,想快一點把構思好或設計好的東西造好,但無奈工序繁多,既要造模型試立體效果的可行性,到造好實際大小的組件,又要併一次試試,失敗了又要改,改好又再試;確定沒問題後,又要拆開組件貼上畫紙,逐件上色,等乾,再組合!每每造一頁便要花三四天時間才能完成!於是會問自己,為何要造得這麼仔細,粗造一點便快一點完成,快一點看到成積,快一點得到滿足感,快一點休息。

每次問這些問題時,都是身心疲累的時候。奇怪地,每次都會被某種力量撐著,繼續把作品完成。

或者是身邊一起參與的朋友帶給我這種無形的力量。他們都義無反顧地,全情投入把最好的都放進這個製作之中!的確令我非常感動。

前天,我把演出的音樂放進ipod,在前往石硤尾的途中聽著,當聽到動人的旋律時,我感動得差點流淚。

究竟我是一個怎樣的人?為何這麼傻,要花這麼多心力和時間,去製作這樣的一個演出?我不知道。

但我肯定,我是一個既幸運,且幸福的人,只因身邊的朋友都跟我這樣傻。

相信有緣來看《北風先生逸事》的人,未必會看到一個萬分精彩的演出,但都能帶著這份幸福離開劇場。

2008年12月4日星期四

神父先生逸事之二之facebook既冷且暖

一向不太喜歡facebook那種極度虛疑的狀態,最怕送個hug俾人,又怕送沒有實感的電子禮物,更怕千篇一律的表現格式。

為了宣傳,為了更快讓更多人知道有《北風先生逸事》這個演出,免為其難開了一個event,invite人參與。

現在已有九十多人confirm invitation。

但這種答覆也是沒有實感。

為了加強實感,為了令facebook更暖,我親自為每個答了confirm的朋友送上感謝的message。不是一次過發送給所有人同一句子那種,而是真的每個人都send一篇不同的message,希望他們也感受到我的誠意!

神父先生逸事之一:開心美食

每日五款選擇,廿五蚊一碟飯加熱飲,凍飲加兩蚊。

很多茶餐廳都提供這類型套餐,價錢或高一點,或低一點,又以高一點較普遍,視乎地區而定;中環區的可以高達四十元,但午飯時間仍可坐滿三層翠華,是極得人驚的現象,很荒誕,但很真實,也是事實。

位於石硤尾JCCAC附近的「開心美食」,正是每天提供廿五蚊午飯套餐的地方,星期一至日,從不間斷。

現實點看,是經營手法,不得不這樣做。

浪漫點看,是一種投入感、堅持和執著。

試想想,星期一至日從不間斷,即是每天都做,談何容易?

我是個生活很沒有規律的人。每天起床時間不同,工作也有點不案章法,很多時沒有周詳的計劃,容易隨心而行。

我想我是很難做到如「開心美食」一樣。

但每天都以同樣的模式工作,是刻板嗎?沉悶嗎?沒義意嗎?

只要你到「開心美食」吃一頓午飯,以上的假設可以通通推翻!

或許就是「開心美食」店名之由來,店裏工作的人都十分開心,她們(我用「女」字旁的「她」,正因為店裏工作的絕大部份是女性!)工作時輕鬆的狀態,或店員們的談笑,或與熟客的閒聊,都為店舖帶來不少歡樂的氣氛!

於是我想,星期一至日都能維持這種態度,只是經營手法?我想沒有投入感、沒有堅持、沒有執著是不會做到的吧!

為客人提供廿五蚊連熱飲的午飯套餐,或許不算是甚麼偉大的事。但能對生活有投入感,就是難能可貴之處!亦是我欣賞這小店的地方,也使「開心美食」成為我最近經常想也不用想便光顧的食肆,成為我去JCCAC工作時的飯堂。

沒有了「開心美食」的堅持,《北風先生逸事》也許不能順利完成演出。「開心美食」所提供的,已遠遠超越廿五蚊的午飯套餐!

2008年11月30日星期日

成功起飛嗎?

要謝謝Frankie,每個拿到《北風先生逸事》單張的人都不其然說聲「好靚呀!」

又有多少人成功令「北風先生」飛起來呢?要令「北風先生」順利「旋轉」的確不是容易的事,我眼見很多失敗的個案。

不過,我也見過一次摺完已成功的例子,當時我立刻去研究那位朋友的摺法,如何令「北風先生」順利「旋轉」。其實他也是跟單張背後的摺法,但摺「腳」的部份時,沒有「狠狠地」摺實,讓「北風先生」的腳鬆鬆地,可能因此形成順風的「陀」,也令他順利「旋轉」起來!

如果每個入場的觀眾都帶「北風先生」來看演出,那一定會很有趣,也很壯觀。我想更可以攪一個「北風旋轉」大賽,成為演出後的餘興節目!

離演出不足一個月,心情開始有點緊張。最近馬不停蹄地製作Pop-Up,已完成了大部份的製作,發現原來製作量已經超過了《火童》。《火童》當時大概只有十頁是Pop-Up,而《北風先生逸事》,至今我已製作了十多個Pop-Up,還有Pop-Up內的機關,也有皮影、puppet及其他小道具!未來日子還會再製作更多的東西!真的連我自己也想像不到,我竟會把這麼多東西放進一個演出之中!

雖然很疲累,但當製作好一件精美的道具後,真的很有滿足感。

在此也要謝謝JCCAC,今天在801A單位內工作,聽到門外「導賞團」傳來的聲音,聽到帶隊的人來到單位門外作介紹,也有提及《北風先生逸事》的演出。感激。

標籤: , ,

2008年11月17日星期一

活Pop-Up要動!

這是個為宣傳演出而存在的Blog。

這似乎是鐵一般的事實。

自從《火童》之後,這個Blog便被遺廢在一旁。

但Pop-Up就一直都活在我生活之中。這兩年來,有不少機會製作Pop-Up,是鍛鍊技巧的好機會,也製造了很多機會讓人接觸到我製作的Pop-Up。




以上兩個是早前進劇場為本年新視野藝術節而設的展覽,曾在文化中心的大堂展出了約兩個星期。不知有多少人去過看,也不知有多少人看過裏面有我的Pop-Up作品。不過,連我自己也忙得只在臨完結之前走馬看花地參觀了一次。



這個小Pop-Up原是為獎勵一些學生而製作,最後也造了好幾個,曾放在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510窗前,現全送給了有緣人。



這個蓮花小咭原是為黄詠詩的《破地獄與白菊花》而製作的道具,最後幻化為小咭,也賣給了有緣的朋友了!



這是為「不加鎖舞踊館」的《R仔漂流記》而製作,有些臨急抱佛腳而製。



最後這個是為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一個名為《8樓有嘢睇》的展覽而製作,是我第一次以Visual Artist的身份參與的活動,感覺很特別。現仍放於JCCAC 801A室門外,途經的人都可拉一拉旁邊的窗帘繩,開合這個Pop-Up。

我覺得Pop-Up是活的,只是放在展覽館讓人「看」,實在沒甚意義。要看到它「活」起來的話,必定要讓它「動」。

我是由衷的有這種感覺。

只看照片,便不能感覺到它在活,它在動。

所以我說,這是個為宣傳演出而存在的Blog,因為要看到《北風先生逸事》中Pop-Up的活和動,就只有到劇場去看了。hehe

2008年11月11日星期二

看不到的「逸」字

有緣看到「逸」字嗎?

有人拿起單張,問我是「北風先生甚麼事?」

我沒答他。

我得承認單張上的「逸」字不太容易被一眼就看到,但重點不在於標題的設計,而在於「逸」字本身。

在構思演出名字時,我想到「逸事」,亦曾徘徊於「逸事」與「軼事」之間。問過些朋友,究竟那個才正確。後來我證實兩者皆可,只是解釋不同。最後選擇後者,是肯定「逸事」的鎖碎感。

「軼事」代表一些失傳了的事,有種神秘感,但也味意著是一些擺明車馬特別與眾不同的事。

「逸事」則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,感覺較低調。

「逸」字本身也算低調,很少在文章中看到。

這個字很多人也認識,但應該很少注意到它的存在。

結果,拿起單張看,看不到不常看的字,看不到「逸」字。

除此之外,「逸」字在我的MacBook也出現了奇怪的現象。我是用倉額輸入法打中文,輸入「逸」字時,明明把「點」輸入了,但在顯示器上怎也找不到那點,害我常常以為打錯字。

「逸」字逃到那裹了?為何這麼怕醜呢?

似乎要有緣人才能遇到這個「逸」字。

於是凡問我是「北風先生甚麼事」的,我都不回答。

那是一個有緣才能看到的「逸」字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造Pop-Up Book的確辛苦,進度只算一般,但最近完成的一些,自覺都很仔細,相比《火童》是有進步的。
仍然很期待完成所有道具的一天,我想到那天我會暈到,昏迷不醒。

在此分享一點點成果吧!



今天更在石硤尾賽馬會創意意藝術中心,發現北風先生飛到Front Desk的電腦Mon上!哈哈!很高興呀!

2008年11月8日星期六

突如其來的《北風先生逸事》

「世間所有的事都是突如其來發生的。」

這句話不是來自甚麼偉人的金句,只是我個人的感覺。有誰會知下一秒將發生甚麼事?所謂未來的事全都存在於未知的國度,我們充其量只能估計、推論或預測。

一天,一片靈感飄進腦中。原來風和光有相似的存在狀態。

我們不能單單因為有光而發現光的存在,必須有被照射的物件,我們才看見光…我們看見的也不是「光」,而是物件。

風呢?怎樣才能看到空氣在流動?空中飄著一個膠袋,我們便看到風…也不是看到風,而是在飄的膠袋。

也像吃腸粉,吃的是腸粉本身?還是醬汁?沒有醬汁,還算不算是腸粉?

無論如何,這是突如其來的靈感,沒想過會出現在大腦之內。

《北風先生逸事》也是突如其來,意想不到的。

「既來之、則安之」、「船到橋頭自然直」、「煮到嚟就食」、「執生」等都是中國人/香港人應對突如其來之事的態度,雖然被動卻帶著積極意味,至少是「安之」和「直」、煮到嚟都會食,不會一走了之,有得執的也是「生」不是「死」。原本沒特別計劃有這個製作,也沒想過有現在這個規模,隨著製作的發展,自然而然,成為現在的《北風先生逸事》。自古以來,中國人甚受老子思想影響,不是甚麼也不做的頹廢意識,而是隨機應變。因此,無論《北風先生逸事》的出現是那麼的突如其來、意想不到,我也會積極投入、認真把這製作做好。

而《北風先生逸事》的故事,也是那麼自然而然,又卻是意想不到的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也請瀏覽個人網誌:http://hk.myblog.yahoo.com/mrsunfool

2007年2月26日星期一

終於明白夢與電影的關係。一直覺得因為自已喜歡看電影,受電影拍攝的方式,如甚麼主觀鏡、甚麼剪接等等東西的影響,很多夢的場景都好像在看電影。但我最近發現正正是相反的道理,是因為有夢,才有電影!

經常聽到電影是甚麼夢工場,是完成人的夢的東西,所說的「夢」似是一種「理想」、「想像」或「幻想」之類的東西,但不可以是真的夢嗎?

進入戲院,所有燈光都關掉,雙眼可看到的就只有瑩幕上的影像,不是與發夢時所經歷的很相似嗎?進入電影院看一齣電影,就像經歷發一場夢一樣!這是真正奇妙的旅程!

或許就是這個原因,我較喜歡入戲院看電影,不喜歡看影碟,不是沒有了大銀幕,沒有了音響效果,而是有發夢的感覺!在家中看影碟,即使關掉所有燈光,都遠不及入戲院看電影般投入!

當然,太過享受夢的感覺,有一種沉迷的感覺。

又想起看《禪道》時看過的一則故事。

靈佑禪師午睡時,他的弟子慧寂入室問訊。靈佑禪師見是慧寂,便將頭朝牆轉了過去。
慧寂謙恭地問道:「您為何如此呢?」
靈佑禪師起身說道:「我剛才得了一夢,你試著為我圓圓看。」
慧寂沒有言語,只是端了一盆水給師父洗臉。
不久,靈佑禪師的另一弟子智閑問訊。靈佑禪師對他說道:「我剛才小睡中得了一夢,慧寂已為我圓了,你也替我圓圓看。」
智閑答道:「我在下面早就知道了。」
「哦?」靈佑禪師笑了笑,「那麼那是甚麼呢?你給我說說看吧。」
智閑同樣沒有言語,只是澈了一杯茶,端到靈佑禪師面前。
靈佑禪師對自己的兩位高徒很是稱讚:「你們二人的見解比舍利佛還要靈利!」

故事是這樣,編者補充說:「睡醒後要洗臉,洗完臉後要喝茶,這都是日常起居一步一步應該做的事情,至於那夢中的情境,說到底也是空無吧。」

哈哈哈!看到這裏,不禁發現自己的傻,經常都想著有關夢的事。雖然夢經常給予我一些很特別的經歷,但不竟都只是夢吧!除了夢,世事有很多都是空的!都應該無必要太執著了!

2007年2月23日星期五

今天重新工作!

過去幾個月好像放了一個很長的假期,今天早上要到話劇團和阿寶傾個戲,像是重新開始工作一樣。但其實這種想法又不太好,其實這幾個月都一直有工作在身,一月有《五星戰隊》,又幫了《小手》,又做了《海闊天空》,又去了新加坡,不過感覺上壓力不太沉重,所以有放假feel。

我想應該做每個演出都要有這種感覺,才會有滿意的效果。

今天到話劇團,在等阿寶的時候,自已居然給了自己一點壓力。但壓力根本不存在,最重要是不要自加壓力在自己身上。

不過今天的會議,我發覺自己還未拾回以往的衝勁,我想有些東西已經隨著年月離開了我,無論我多想找回,也找不到。數年前在設計上的衝勁和欲望,都已成過去。

早陣子這blog的相片存放在一個已過期的server中,長時間變成「光束」。與從事燈光設計的我也算配合,這是一種美麗的巧合。這種巧合就是緣份。我已暗暗貯起那幅「光束」,有緣再相會吧。

不過今天還是將以往的東西放回去,看上去比較順眼。未知有誰曾有緣見到那段巧合的緣份?

孟姜女未有特別的發展,也不用太心急。

2007年1月31日星期三

尋找自己

找到自己好?還是沒找到自己好?

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,一個視力正常的人,只要去照一照鏡,就會發現,自己的眼可以看到很多東西,但最看不到的就是自己,唯有靠一塊鏡子才可以看到自己。於是就會發現,自己與其他東西是有分別的,就發現了自己。

但發現了自己就等於「找到自己」嗎?

一直都很喜歡看「禪」的故事,最近為了創作《孟姜女》,很想當中有些禪的東西,於是又買了一本「禪」的故事來看,看到一則故事。

趙州從諗禪師,禪風恬淡樸實,人稱趙州古佛。
一個未開悟的僧人問趙州從諗禪師:「我自己是甚麼樣子呢?哪個才是我自己呀?」
從諗禪師說:「你喝粥了嗎?」
僧人回答:「我喝完了!」
從諗禪師說:「喝完粥了?那麼洗碗去吧!洗了碗就能找到自己了。」

自自然然做人,自自然然做事,在順應自然的生活中我們自然就可以找到自己的「心」。

(?都編著:《禪道》。北京京華出版社。2006。)

與其看著鏡子在想甚麼是自己,倒不如去「做自己」。

孟姜女應該也是一個「做自己」的故事。她如此堅決要做自己,才會不顧一切千里尋夫,甚至哭崩長城。

但個人來說很少哭的經驗,也不想很「老土」地哭,想很有意思地哭。這一點仍未想得很透徹。

2007年1月18日星期四

《火童》完美的封印

要令一個blog經常有人瀏灠,最重要肯定是blog主經常更新內容。我今天打開這個blog時沒有發霉的氣味浸出來已經令我心感安慰。

我沒有很大的決心去「重燃」這個blog,但說到底我令這個blog出生了,由得他從沉默中死去似乎又是十分悲慘。

要疼一件物件,最好的方法是保持其最完美狀態,讓其原封不動?還是經常整理它?

答案似乎是後者。

我又怕「錯誤」的整理,令它失去完美。好像《火童》一樣,演出至今已過了半年,間中也有人問到,何時會重演?何時有《火童2》?(哈哈!《火童2》好像是沒可能的吧!)在我心目中《火童》的演出是「完美」的,這種「完美」不是指沒有改善的地方,而是整個過程給我的感覺都是很好的,由這種感覺所帶出來的「完美感」。於是乎這種「完美」令我不敢再去「碰」《火童》的一切!我怕我再拿那本立體書出來,或是翻出場刊,都會破壞了這種「完美」的感覺。

至於重演嘛,在還未有心理準備去把《火童》做得比上次更好的時候,似乎是不會發生的了。

這個blog也是《火童》的一部份,也經歷著同樣被「原封不動」的命運。

不過,今天我決定改變這個命運!

我不是在此宣佈《火童》重演的消息!相反地,我要加強封印!哈哈!

在《火童》之後,一直在想應該做甚麼,至少也要為自己許下「堅持做這類演出十年」的承諾做些事!

籌備《火童》讓我明白,雖然我攪這類型演出,其一重點是從form出發,但說到底沒有「本」,也刺激不到form!

所謂的「本」其實就是一個故事。經過大約半年的尋覓,我已找到一個很想做的故事!就是孟姜女哭崩長城的傳說!一直以來都想繼續做中國傳統的故事,最好就是有神話色彩,原本想找一些神怪故事,但看了一些鬼故事後,覺得不太感動我;而一些神話傳說,大多都不太貼近生活,不感動自己之餘,說起來也不動聽。況且那些故事都太耳熟能詳,觀眾都知道內容,要說得動聽的話,非花更大的心力不可。

孟姜女的故事,比較貼近生活,但又有傳奇性,中間的創作空間很大,可以讓我好像創作《火童》一樣,加入很多個人的發揮!

暫時這都只是在腦中的震蕩,最後會變成甚麼也不知道。但真的很希望在不久的將來,就會有《大型立體書講古表演--哭崩長城》的出現....hehehe

《火童》的「完美封印」將會繼續,我想,這暫時是最好不過的事。 :-)

神父

2006年7月18日星期二

《火童》單張仍在人間?

今天經過百老匯電影中心旁邊的Kubrick,入去逛了一會,發現居然仍然罷放著《火童》的單張,感覺很得意。
看到的時候,本想做個好心把它們拿走,不要阻礙別人的地方;但又心想,就讓它們繼續留在那裡,即使已經過了期,讓更多人看到總是好事呀!

2006年7月12日星期三

立體書大師網頁

我唔敢講自己對Pop Up Book好有研究,但都算接觸過不少,令我印象最深刻既係由一名叫Robert Sabuda o既人所設計o既所有立體書!《火童》立體書有D「機關」都有「參考」佢o既作品(:-p)。

佢有本新作名為Encyclopedia Prehistorica Sharks and other Sea Monsters,最近於Page One見到,急不及待買左!

形式同上一本講恐龍o既係一樣。呢本唔係故事書,係Encyclopedia,資料性多D。但因為係Pop Up,所以一頁頁打開,就好似入左博物館咁,好得意!

不過本書賣成二百五十幾蚊,雖然兌返原本英鎊個價差唔多,但都幾重皮!

我以前試過搵人幫我上Amazon.com買返呢位大師既舊作(搵人幫係因為我無信用咭,所以好多謝呢個人...hehe),計返原本標o既價抵過香港買,有時仲會平過原價添!我仲記得寄黎o既時候包得好好,所以唔驚運送途中整爛!有興趣o既朋友可以一試架!:-)

仲可以瀏灠呢位大師既網頁(http://www.robertsabuda.com),除介紹佢D書之外,仲有好多其他野睇,例如有教人做Pop Up咭,可以自己down load印出黎整!

從「鬼域」回來的《火童》網誌!

《火童》已經演完了兩個多星期,世界盃也結束了,我的世界彷彿又回復平靜。

回復?難道以往的日子都是「平靜」的嗎?當然不是,只是相對這個六月來說,最近的生活,又或是之前的生活,都是較為「平靜」吧。

投入「創作人」的角色令我很興奮!為自己所喜歡的事努力及專注,是很奇妙的經驗!我竟能有多次超過廿四小時不眠的紀錄(但沒有很強烈想休息或睡眠的意欲及需要)!除了留在家中製作立體書外,更要出席綵排!絕對是挑戰個人的極限!雖然有點辛苦,但卻十分過癮!

演出完結後,知道要回復「燈光人」身份……真不捨得!

自己常常上這個網頁看看,發現除了自己瀏覽的次數外,數字仍有上升,雖然升幅很少,感覺仍有人來上這個網!

原本這網誌只是宣傳的工具,這現象令我覺得「他」有點生命的氣息!在不知不覺間,「他」在一個虛疑的世界中生存下來!

或許受到電影《鬼域》的教悔,我不想把這個網誌遺棄在「鬼域」之中!很可憐吧!

我決定延續「他」的生命!

2006年6月29日星期四

夢一場……


(photo by Fung Wai Sun)

致各親愛的《火童》觀眾:

這不可能不是一場夢。

在很早的階段,仍然在尋找演出故事時,一次巧合,從朋友轉寄的的網上連結中,遇到了《火童》。
由那一刻開始,我認定《火童》為演出的藍本!
膽粗粗嘗試申請資助,在柏林工作時,收到成功獲資助的消息!
幸運地得到Bonni及阿Man的協助,結合成從未見過的夢幻組合。
劇爆概念很有心思的宣傳設計,令觀眾留下深刻印像。
得到各方媒體的報導,使《火童》能更廣泛地被大眾認識,是意料不到。
演出前一個星期,票房還不及一半;但最後能幾乎每場都滿座,簡直是奇蹟一樣!
完場時聽到各位帶著認同及支持的掌聲,得到各位衷心的意見,令我深深感動。

還有很多很多……

這不是只有夢裡才出現的境況嗎?

謝謝各位使這個夢更加完美。

這夢還未完,我會努力繼續這完美的一場夢。


《火童》概念+創作+演出
劉銘鏗(神父)

2006年6月23日星期五

轉載【明報】文化速遞︰真人入書識《火童》

2006年6月23日星期五

文︰辛欣

【明報專訊】說故事的方式有很多,劉銘鏗選擇了最童稚最樸素的方法——圖書,但卻加進了天馬行空的元素,將書內書外空間放大縮小,令書中人說書人進進出出於書本內外。

巨型書本作舞台

劉銘鏗克服了轉換場景的難題,製成了巨大的「書本」一頁頁地「揭」,以便暢順地變換場景。巨型立體書有6x4呎大,共12頁,據劉銘鏗說共花了2個月的時間製作。書的物料以「瓦通膠」為主,比卡紙紮實,演員穿梭其中也不怕書本翻倒。

豐富內容更立體

劉銘鏗請來陳麗珠當說書人,旁白之餘,又可走進書內體會書中人的經歷﹔書中人也可走出來,旁觀這個故事。劉銘鏗補充,為了配合故事背景雲南,負責音樂創作和伴奏的李志文,以民族風味音樂配合情節增強氣氛,令故事更形立體逼真。

翻開書本,跳進書內跟書中人一同歷險,是很多人的夢想。現在劉銘鏗總算將浮想實現,劇場也因而抹上一重虛幻色彩。


明報

2006年6月22日星期四

轉載【香港經濟日報】與神父下午茶

【香港經濟日報】越界 2006年6月21日 星期三

撰文︰韓潔瑤

「藍色是憂鬱,紅色是熱情……不同顏色的含意是個集體認知。我們搞燈光,無可避免地根據這些既定的概念……因為燈光是一種溝通的語言,幫助觀眾理解演出……不過,顏色的意符不是絕對……紅色也可以很弧獨,例如一個演員站在舞台中央,四周很黑,我用側燈打紅光在他身上,那感覺會很寂寞。」人稱「神父」的劉銘鏗,一開口並非跟我說耶穌,而是講舞台燈光計設;他也沒有傳道人的口若懸河,而好說說想想,停頓時抓抓頭皮,送你一個滿滿的笑容,怪不好意思似的,是個害羞的大孩子。問他為甚麼叫「神父」?他遲疑一下,又是靦腆地笑︰「可唔可以唔講……中一時同學仔改的。」

延續自中學的還有這個嗜好,昔日做立體聖誕卡,今日製作立體故事書(pop-up book)。本周五起在牛棚劇場,他會公開親手製作、4X6呎的巨型立體書,結合講古表演,請來陳麗珠和李志文一同演繹他從雲南神話傳說《火童》所得的感悟。這本立體書有10多頁,演出前神父密密趕工,不慎割掉一塊手指皮,拾起那塊皮,又引發他腦震盪︰「這是不是你的東西呢?它曾經是身體的一部分,此刻又離開了你的身體……那感覺好奇怪,很異化……」

思考,是神父所愛。他曾在中文大學修讀宗教研究,畢業後1年才到演藝學院讀燈光設計。在劇場全職工作的五年間,他憑新域劇團的《龍頭》、演戲家族的《四川好人》及SNAP Production的《法吻》﹐數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燈光設計。「讀宗教研究培養了我的思維,例如怎樣看這個世界,幫助我在劇場中獨立思考,不人云亦云。這也是藝術的價值。」神父說。當燈光設計師,他的位置是呈現導演心中所想,「但我想有自己的東西。」終於,他的大型立體書講古表演即將上演。不過,他提醒:「不要期望《火童》是個燈光show。好似練功夫的人,小時候練習很多,最後可以丟下不用。在自己的戲?,燈光我只用最基本的,可能一個燈膽就夠了。」

不習武的神父,也相信「手中無劍,心中有劍」才是最高的藝術境界。

2006年6月19日星期一

《火童》劇照



2006年6月17日星期六

牛棚裡的《火童》

多謝101藝術新聞網專訪劉銘鏗!
http://101arts.net/101%20Arts%20Content/101news/06Jun/artnews36.htm


牛棚裡的《火童》


【101藝訊】舞台燈光設計師劉銘鏗,人稱「神父」,首次自編自作,親手製作大型立體故事書(Pop Up Story Book),更找來進劇場的陳麗珠當說書人,加上音樂創作李志文現場中樂伴奏,將神話故事《火童》塑造成一齣與別不同的立體書講古劇場。

在前進進牛棚劇場出現的加大版立體故事書(約4 x 6呎),定必給觀眾帶來加倍驚喜──意想不到的立體效果,靈活巧妙的活動機關,配以中國剪紙的藝術風格,以及說書人如詩一般的演繹,建構成一幕幕動人的畫面,讓觀眾更立體地感受《火童》這個雲南哈尼族的「失火」傳說。

故事講述,相傳雲南哈尼族的火種被一隻怪獸偷走,全族人長年活於冰冷、黑暗的環境之下。少年人阿札決定隻身離鄉,往取火種。未見過火的他深信火能改變全族人的命運,然而他的信念能否堅持到最後一刻,直至奪火而回呢?

創作人劉銘鏗表示:「立體故事書(Pop Up Book)獨到之處是能夠帶給人無限的驚喜,無論是成人或是小孩都會有相同的感覺。我便是被其魅力所深深吸引的其中一人。劇場同樣帶給人驚喜,能夠將立體故事書帶入劇場,是我多年來的心願。」

當他憶起初次接觸立體故事書時還津津樂道:「第一次立體故事是小學時期,由接觸一些打開會彈出立體圖案的聖誕卡開始,之後一直深感興趣,到了初中時,我已經能夠掌握到基本製造技巧,所以每連聖誕節,都會自製立體聖誕卡送比朋友。」

此外,劉氏一直都想在劇場講一個關於勇氣的故事。心想如果現代人能夠勇敢一點,很多悲劇都不會發生。恰巧讀到《火童》,正是描述一個勇敢少年為大眾犧牲的神話傳說,很有意思,決定借來一用。

他指:「在新聞報導中,成日見到有人自尋短見,不是跳樓,就是自殺,他們其實只欠一念,只要有勇氣很多時問題都可以解決;其次就是香港人經常一窩蜂去做一些事情,欠缺個性,我很明白他們覺得只要跟風更很安全,無死,無蝕底,但亦其實亦反映出香港人勇敢不足,難以對自身作出改變。」

而找來兩位資深劇場工作者的參與演出,劉銘鏗稱:「其實我是進劇場的忠實擁躉,識陳麗珠很久,她們的作品很多時也以講故仔形式表達,與火童製作上的風格方式很似,所以一想就想了陳麗珠;至於李志文則是老朋友,加上他對各類型的音樂也有所研究,當我計劃要做現場配樂時,第一時間就想起他。」

2006年6月13日星期二

好開心丫!《火童》又多兩個媒體報導啦!

多謝【文匯藝粹】專訪,而家可以瀏覽 http://www.wwpnews.net/news_print.phtml?news_id=OT0606110002 睇到有關報導!

亦要多謝【香港電台】第二台 - 「文化快訊」o既廣播!

2006年6月11日星期日

《火童》偶遇......

在雲南,有多不勝數的小數民族,其中最勤勞、不怕困難的民族…那就是「哈尼族」。“哈”在哈尼語中的含意是強悍的意思!走近哈尼山寨,不管走到那裡!都可以看到層層疊疊的、壯觀的梯田,這就是哈尼族人辛勞的成果!亦可見哈尼族人充滿不可多得的勇氣!

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,偶意從Google搜尋器打上「哈尼梯田」,發現很多關於雲南哈尼的旅遊資料,看到相片,更叫人讚嘆、令人心醉,我決定要去雲南行一趟!


壹蘋果旅遊網-世界漫遊︰http://travel.atnext.com/index.cfm?fuseaction=TravelTools.TravelWorld&articleID=5728577&issueID=20060313

大陸旅遊網︰http://travel.network.com.tw/chinaguide/maintravel/yuanyan/

SINA新聞-成報︰http://news.sina.com.hk/cgi-bin/news/show_news.cgi?ct=living&type=living&date=2006-04-11&id=1894809

新華網︰http://big5.xinhuanet.com/gate/big5/news.xinhuanet.com/photo/2005-02/22/content_2604039.htm

2006年6月8日星期四

《火童》隨想(四)一個傷口

今日在製作《火童》的立體書時,不小心用刀片割到手指,流了很多血。清洗好傷口後,留心一看,不是一般切到的傷口,而是把一片手指皮也割了出來(頗恐怖的),無名指頭崩了。

回到「兇案現場」,搜尋一下「殘肢」,在地上拾到一片自己的皮。我想還是新鮮的,如果硬把它拼在傷口上,更有可能回復生命。

當然我沒有這樣做。

那片手指皮其實小得有如一片「麥皮」,如果真的混在一碗麥皮當中,也沒有人會察覺,最多吃起來多一點口感,然後會多留意那是甚麼牌子的麥皮,而不會覺得它是手指皮。

拾起這片「麥皮」,心裡感到十分奇怪,一分鐘前這片「麥皮」還是自己的一部份,如今看著它,它像是不再屬於這個世界似的。如果是一片指甲,或是一根毛髮,我會毫不猶疑地掉了便算(因為都習慣了吧);但這次不是這麼簡單!它的質感比指甲柔軟,色澤比毛髮紅潤,它是與別不同的!

我觀察這片「麥皮」比觀察自己更仔細。真是很諷刺!當它還是自己身體一部份時我沒有去留意,如今它不屬於我了,我才去留意它!這種感覺...是否熟口熟面?好像一種人際關係......

我想像如果我拾起的是自己的一根手指會怎樣?拾起的時候,它已經不再屬於我的了,但它的確曾是我的一部份,我用我的意智去控制過它,讓它幫我做過很多事情;但拿在手中,它會跟一條香腸或一隻雞翼尖沒有甚麼分別,很異化的感覺。

幸好拿在我手中的都只是一片如麥皮般大的手指皮,雖然仍有不安的感覺,但很快它便跟指甲或毛髮的命運一樣了。

後記:製作立體書時,一直都用一支紅色筆在大膠板上畫線,而刀片也因此染上了紅色,就像是血一樣。如今這把「血刀」真的染上血了(.....頗恐怖的.....)。

《火童》隨想(三) 大人都未必哽得落?

「究竟《火童》o岩唔o岩細路仔睇架?」

近日有朋友問到這個問題。

無可否認,幾乎所有外在因素都在告訴人家《火童》是個給小朋友看的演出,無論是「說故事」式表演、神話傳說、又或是少年人為主角等等,都好像在告訴人家這應該是一個「兒童劇」。

一天想到,其實大部份以「小朋友」為主角的故事,其實都極其殘酷,只不過說故事的人將故事美化了吧。試想想,如果《深海奇兵》中那條小丑魚真的要經歷這麼一個旅程,會是何等可怕的事?假設現實生活中自己五歲的孩子不見了,他要經歷很多危險的事,又要上山又要下海,又要面對兇猛野獸,這無疑是難得令人成長的經歷,但更有可能的是,在過程的一半中他已經死掉!

前陣子重看了一次《飄流教室》,雖然是個虛疑的故事,但當中人性的描寫卻是十分真實,在一個殘酷的環境下,小學生也都會互相殘殺!不再是成年人眼中的「得意小朋友」。

好像若干年前在國內失蹤的香港少年,至今還未尋回,確實令人擔心。有幸他日尋回,而將他的經歷寫成故事,可能會是一個連成年人也不忍看的故事也說不定。

又好像《賣火柴的女孩》中的小女孩,她獨個兒在街上凍死!是多麼殘酷的現實!

這些故事換轉發生在成人身上,即使仍是殘酷,但感覺程度上會比較輕。

為甚麼我們都忍心看那些以「小朋友」為主角的故事呢?是因為我們都「預知」結局是美好的?還是我們都喜歡看人家被折磨?

以「小朋友」為主角的故事,真的只是為「小朋友」而服務嗎?如果我們不加以美化,小朋友仍「頂得順」嗎?或許連「大人」也「哽唔落」都唔定。

又為甚麼我們都愛讓小孩子看被美化了的東西?為甚麼我們覺得那些被美化了的東西才適合小孩子?

《火童》這次演出或許也有點美化,我也不知道,但至少應該不會連大人也「哽唔落」吧。

2006年6月4日星期日

好開心丫!《火童》有兩個媒體報導啦!

真係多謝【大公報】,而家可以瀏覽 http://www.takungpao.com/news/06/05/29/MF-572163.htm 睇到《火童》o既報導!

仲要多謝【係播網絡電台】o既介紹,只要瀏覽 http://www.hiradio.net/?p=257 就可以下載收聽得到!

2006年5月29日星期一

《火童》隨想(二)面對黑暗,需要勇氣

能在黑暗中生活的人是勇敢的。是否因為黑暗可怕,能在黑暗中生活就勇敢?我想應該是要有足夠的勇氣,人才可以拋開光明所帶給我們所有的優點,這樣面對黑暗,便是勇敢。

曾經出現過一個巧合。在一次燈光工作坊中,我嘗試做一個練習,讓學生把光與生活連結起來,我要他們想一想一件曾經發生過在自己身上的事,並且要與光有關。最後不約而同有一半以上學生說了一個怕黑的故事。發現這個巧合之後,我內心有一點點感觸。

當然,這個巧合不能成為甚麼甚麼根據,去引申甚麼甚麼結論。

我們常說一代不如一代,但新一代又常說舊一代「老土」。新一代的世界,與及新一代的世界觀,當然不是石頭爆出來的;沒有上一代的因,怎會有下一代的果?現在「不如舊一代」的「新一代」,將要承受「舊一代」種下來的因,既要迎接新的世界,又要背負著「不如舊一代」之名,所需要的勇氣,或許比「舊一代」更加大。

2006年5月28日星期日

《火童》源起......

立體故事書(Pop Up Book)獨到之處是能夠帶給人無限的驚喜,無論是成人或是小孩都會有相同的感覺。我便是被其魅力所深深吸引的其中一人。劇場同樣帶給人驚喜,能夠將立體故事書帶入劇場,是我多年來的心願。

此外,一直都想在劇場講一個關於勇氣的故事。心想如果現代人能夠勇敢一點,很多悲劇都不會發生。恰巧讀到《火童》,正是描述一個勇敢少年為大眾犧牲的神話傳說,很有意思,決定借來一用。

一本中國神話傳說的「書」,運用中國式藝術風格是較為理想;中國剪紙既有中國特色,又能表現「紙」的美,自然成為表達這本大型立體書的最佳風格。

2006年5月24日星期三

巧遇德國的Pop Up書仔!

去年有幸到德國柏林作巡迴演出,閒時逛一逛當地的書局,居然在一間很舊很不起眼的小書店,找到一本小小的Pop Up書仔(10cm x 16cm)!於是唔理三七廿一就決定買下來,售價四大歐羅。

雖然公開書的內容有點侵權成份,但實在很想同大眾分享這本很有趣的小書。唯有只登出部份內容,並且把有關copyright的資料都一併登出。

這是一個有關頑皮薑餅仔的故事。

新鮮焗製的薑餅仔居然識自己跳出黎!好生猛!

出走途中仲遇到狐狸添!(外國童話的標準奸角!)

隱約還見到「四歐羅」!

有關版權的資料....原來是我國的印刷品.... :-(

如真屬侵權,懇請各界高人提點,小弟一定會處理妥當!謝謝!

2006年5月23日星期二

《火童》隨想(一) 沒有火的生活

試想想沒有火的生活會怎樣?第一樣想到的就是再沒有BBQ;沒有BBQ,便少了一種集體戶外活動,少了這種活動,學生的生活也少了一份色彩;學生的時代在人一生中十分重要,少了一種活動,人生也會失色。整個社會也因此而變得沒有活力,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不再密切,人變得不和善,互相妒忌、猜疑,影響下一代的身心發展,形成惡性循環;甚至令人對將來絕望,生育率下降,導至人類絕種。

這樣說會不會太誇張呢?

如果人一出生就活在沒有火的日子中,感覺怎樣?
當然,他不會知道原來在這個世界會有火。他的生活不會因為沒有火而感到不方便。但如此一來,他的生活,也和其他動物一樣:不能吃煮熟的食物,不能靠生火來取暖,不能點燈來作晚間的活動。
人有火,改善了甚麼?
人能吃熟食,但也令人生癌。
人在夜間能點燈活動,生活不被日照所拘束,時間觀念改變,生活節奏也改變,生活也變得複雜。
人們能夠煲水,產生蒸氣,產生比人或生物更大的動力,產生機器,產生革命,產生新思想,產生新的社會結構,也產生污染。
社會改變,產生新階層,產生剝削,產生歧視,產生分化。
那麼人有了火,得到了甚麼?又失去了甚麼?
為甚麼要有火?
沒有了火,就生存不了嗎?
有了火,對人類又有甚麼好處?對這個世界又有甚麼好處?
問題當然不在於火。而在於「用火」。
如何用,怎樣用。這是一個「心」的問題。
有心的人就懂得用火,有心的人就懂得用火帶來的一切。

2006年5月19日星期五

《火童》絕密內容大曝光!

這就是大型Pop Up Book第一頁.....的模型!
真美啊.....hehe

獨一無二的《火童》(二)

不過,在我心底裡的「獨一無二」,並不在於這個表演的形式上。於我而言,相信對不少搞過演出的人來說也是一樣,第一次肯定是難忘的「獨一無二」。

如何構思、籌備、排練,我全沒經驗。做燈光設計的工作,有時都會在製作前期或中期開始參與,但主要都是花時間去「看」總綵排,那時候一個演出已差不多成形了。成形背後是怎樣的呢?似乎是不太了解。或許現在是報應,以往總是坐在排練室輕輕鬆鬆看綵排,還指東指西問長問短意見多多(或許有很多導演和創作人曾在背後暗罵我也說不定..... :-P);如今真正領略到背後過程的痛苦和辛酸(仲有成個月我捱添!:-< )。 真的要對他們說聲對不起!

寫劇本不容易,構思宣傳不容易,安排綵排不容易,財政預算不容易,資料搜集不容易,租用場地不容易……十萬個不容易構成這次《火童獨一無二》:-D!

但無論如何,這都將會是我的第一次,也肯定會是「獨一無二」!即使是極不容易! :-)

2006年5月18日星期四

獨一無二的《火童》(一)

《火童》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演出!如此形容自己的表演是極度自大的事,但事實上,他是獨一無二的。這樣的形容,不是比較其他的表演而來,而是從個人經驗出發,於是這「獨一無二」,來得更「獨一無二」。

如果要比較其他的表演,或許《火童》仍有一丁點「獨一無二」的地方。首先,這個表演將會以一本大型的(約4x8呎)立體故事書(Pop Up Story Book)為舞台,新一節的故事,就會揭開新的一頁,為觀眾帶來新的感受。於是一本立體故事書成為了這個中國神話故事的舞台佈景,加上運用剪紙及木偶的元素,相信是舞台表演少見的做法。

參與是次演出的組合,也可能是另一「獨一無二」的地方。劉銘鏗以「神父」這怪名行走江湖,雖然無甚名氣,安份守紀或許仍可做其燈光設計搵餐晏仔,誰知此人膽大包天,居然以創作人身份搞表演!真不知死字點寫!幸得資深表演者進劇場的陳麗珠助其一把,擔任故事的說書人;還請來李志文任音樂創作加現場伴奏!否則好一個念頭也會毀於一旦!神父+Bonni+阿Man絕對是破天荒的劇場…組合。(:-> hehehe)

除此之外,《火童》與其他表演著實沒甚分別,也不是「獨一無二」。